popring's Blog

探索、记录、分享

原文:How to Do Great Work

这篇文章探讨了当我们在学习、工作或创作中遇到瓶颈时,如何快速摆脱困境。作者分享了一种心理学驱动的策略,帮助人们在思维受阻时找到突破口。


核心思想

当我们感到“卡住”时,通常是因为思维陷入了死胡同,不断在同一个方向上寻找答案,却没有跳出当前的思维模式。文章提出了一种打破思维僵局的方法,核心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问题,或者换一种角度思考


具体方法

  1. 重新表述问题(Reframe the Problem)

    • 有时候,我们的问题本身限制了我们的思维。例如:
      • ❌ “为什么我不能解决这个问题?”
      • ✅ “如果换一个人来解决,他们会怎么做?”
    • 通过改变提问方式,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寻找新的路径,而不是在旧的模式里循环。
  2. 用不同的媒介表达(Use Different Mediums)

    • 如果文字思考卡住了,可以尝试画图、列清单、口述
    • 例如:写不出文章时,可以用语音记录自己的想法,然后再整理成文字。
    • 视觉化思考(如画思维导图)能帮助我们跳脱线性思维模式,看到新的可能性。
  3. 切换环境(Change Your Environment)

    • 在同一个地方久了,思维容易陷入固定模式。
    • 解决方案:换个地方思考,比如去咖啡馆、公园,甚至只是换个房间。
    • 研究表明,环境变化会刺激大脑的创造力,有助于找到新的思路。
  4. 降低思维负担(Reduce Cognitive Load)

    • “卡住”有时候是因为大脑处理的信息过多,导致超载。
    • 解决方案:先休息一下,做点简单的事情(如散步、冥想、洗澡),让大脑自动整理信息。
    • 许多灵感都在“放空”时冒出来,而不是在拼命思考时。
  5. 借助外部视角(Seek External Input)

    • 有时候,我们需要别人给一个不同的观点,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。
    • 例如:向朋友描述问题,或者假设自己是导师,向学生解释问题。
    • 这个过程会暴露盲点,并促使大脑重组信息。

实际应用

文章举了一些实际案例,比如:

  • 作家写作卡壳 → 录音口述自己的想法,再转成文字。
  • 程序员调试代码 → 向同事描述问题,甚至是对着橡皮鸭解释(橡皮鸭调试法)。
  • 创业者陷入决策困境 → 换个视角,比如问:“如果我是竞争对手,我会怎么看这个问题?”

总结

如果你在学习、工作、创作中遇到瓶颈,可以尝试:

  1. 换个方式描述问题,找到新的思考角度。
  2. 用不同的表达媒介(画图、口述、列表),打破固定思维模式。
  3. 改变环境,让大脑获得新的刺激。
  4. 降低思维负担,先做点简单的事,让潜意识自动整理信息。
  5. 寻求外部视角,让他人的反馈帮助自己发现盲点。

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:思维卡住时,最好的办法不是硬想,而是换个方式思考

2025 年读书笔记

增长黑客

认知觉醒

GTD方法

原文:How to Do Great Work

Paul Graham 在《How to Do Great Work》这篇文章中探讨了如何创造出卓越的工作。他提出了一些关键理念,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成就伟大工作的核心因素。以下是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析:

1. 好奇心是成功的动力

Graham 强调了好奇心在创造伟大作品中的重要性。他认为,好奇心驱动我们去探索未知、发掘新思路。它不仅是创意的源泉,也是持续创新的内在动力。通过培养好奇心,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机会,甚至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。

2. 勇于创造,数量有时决定质量

Graham 鼓励人们不应过于追求完美,而是应当专注于大量的创造工作。虽然其中的作品不必每一件都达到完美,但通过大量创作,最终会积累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。许多伟大的创作往往源自反复实践和不断尝试。

3.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

Graham 认为,伟大的作品往往来自于我们对某个事物的真正兴趣。只有当我们全身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,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热情和专注力。兴趣是驱动力,也是保证创造力持续输出的基础。

4. 敢于冒险,不惧失败

伟大的工作往往伴随着风险与挑战。很多时候,追随自己的兴趣会让我们走上一条布满障碍的路,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最终的成果。Graham 提出,要勇敢面对拒绝和失败,迎难而上,因为这些经历会促使我们成长。

5. 寻找优秀的同伴

Graham 强调,和优秀的人合作能够显著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。周围的人对你的影响是巨大的,他们能为你提供灵感和支持,帮助你在创造过程中走得更远。因此,寻找并与优秀的同伴合作,是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6. 想得大,但从小做起

Graham 提到,虽然要有宏伟的目标,但更重要的是从小处着手。很多伟大的想法和项目,往往是从简单、实际的小目标开始的。逐步积累经验并且在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,最终才能实现更大的突破。

7. 坚持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

最后,Graham 强调,伟大的作品不会一蹴而就。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。在遇到挫折时,我们需要保持坚持不懈的态度,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。只有通过不断努力,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。

总结

Graham 的文章提供了一种如何做伟大工作的框架,强调好奇心、热情、冒险精神、同伴合作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。他的观点适用于各个领域,尤其是在面对创作或创新任务时,能够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指导。这些思想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成就伟大作品的路径,也启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和成果。

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-豆瓣
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的作者 罗伯特·戴博德 核心观点是:

心理治疗是帮助自我觉察的过程: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自己,理解深藏在内心的痛苦、焦虑、愤怒等情绪,并从根源上找到它们的来源。自我觉察是心理成长的第一步,它有助于找到并释放内心的负担,获得内在的自由。

每个人的问题源自早期经验和内在冲突:每个人的情绪问题通常与早期生活经历及个人性格密切相关。蛤蟆先生的问题正是来源于过去的创伤和性格中未被解决的矛盾,书中的心理咨询过程揭示了如何识别和化解这些根源性冲突。

自我接纳和宽容至关重要: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,并在宽容自己的基础上逐步改善。当我们不再批判自己,能温柔对待自己的情绪时,才真正具备改变的能力。

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:心理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不能急于求成。蛤蟆先生通过多次的咨询和反复的探索,才逐渐理解了自己并产生了改变。心理疗愈和成长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陪伴。

勇敢面对自己是迈向内心平和的关键:蛤蟆先生在治疗中面对内心的阴影、恐惧和过往的痛苦,这一过程中充满挑战,但它让他重获平和和力量。书强调,只有当人敢于直视内心的真实情绪时,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。

总结
罗伯特·戴博德通过这本书强调,自我觉察、接纳自己、勇敢面对内心世界 是获得心理健康和成长的核心。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,人们可以找到化解内心冲突的方法,并学会与自己和解。这种心理转变不仅帮助个人成长,还能带来更为平和和丰富的生活。

原文:https://www.computerhope.com/jargon/w/wildcard.htm

文章讲解了通配符(wildcard)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和搜索中的应用。通配符是一种特殊字符,用于替代一个或多个字符,使用户能够进行模糊搜索或匹配多个文件。常见的通配符包括星号(*)和问号(?),分别表示任意数量的字符和单个字符。文章还讨论了不同环境中通配符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场景。

原文:how-to-learn-stuff-quickly

总结文章《How to Learn Stuff Quickly》(如何快速学习)

这篇文章由 Josh W. Comeau 撰写,探讨了如何高效学习新知识,尤其是技术类内容。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,并提供了一些实用技巧,帮助读者更快掌握复杂概念。


文章主要内容梳理

1. 传统学习 vs. 高效学习

作者认为,传统的学习方法(如阅读文档、看教程)效率不高,容易导致被动学习。他提倡主动学习,即通过实际应用和刻意练习来加深理解。


2. 关键学习方法

Josh 介绍了几个核心的学习策略,以提高学习速度和效果:

(1)基于项目的学习(Project-Based Learning)

  • 直接动手做项目,逼迫自己在实践中学习。
  •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,更快掌握知识点,而不是仅仅阅读或观看教程。
  • 举例:如果学习 React,应该尝试自己构建一个小型应用,而不是只看官方文档。

(2)自我解释(The Feynman Technique)

  • 费曼学习法: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,直到能够清晰、简洁地表述。
  • 通过写博客、录制视频或教别人来巩固知识。
  • 避免“假性学习”(看似懂了但无法真正应用)。

(3)学习的分层结构(Layered Learning)

  • 先掌握基础概念,不追求一开始就精通所有细节。
  • 例如,在学习新技术时,先了解核心功能,然后再深入学习优化和高级用法。
  • 逐步建立知识体系,避免信息过载。

3. 避免常见的学习陷阱

(1)过度依赖教程(Tutorial Hell)

  • 一直跟着教程走,导致无法独立解决问题。
  • 解决方案:尝试摆脱教程,自行实现功能,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立刻依赖外部答案。

(2)害怕犯错(Fear of Failure)

  • 过于害怕犯错会阻碍学习。错误本身是学习的一部分,遇到问题时,应该主动调试、查找解决方案。

(3)过度优化(Premature Optimization)

  • 一开始不必追求完美,先把基本功能实现,再逐步优化。

4. 具体应用举例

Josh 用自己的经验说明这些方法的有效性,例如:

  • 他在学习新技术时,通常会在几小时内搭建一个小项目,而不是先读完所有文档。
  • 他发现用博客文章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,对理解和记忆帮助很大。

总结

Josh W. Comeau 提倡主动、实践导向的学习方法,而不是被动吸收知识。他的核心建议包括:

  1. 动手做项目,从实践中学习,而不是单纯看教程。
  2. 费曼学习法,通过教别人或自我解释来加深理解。
  3. 分层学习,先掌握核心概念,再逐步深入。
  4. 避免依赖教程,尽早独立尝试解决问题。
  5. 允许自己犯错,通过错误学习,而不是追求完美。

如果想快速学习新技术或概念,最好的方法是尽快开始动手做项目,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理解

该功能在Vue、React版本实现起来思路一致。

核心思路

  • 使用一个函数,可以创建组件实例
  • 将新创建的实例,挂载到 DOM 上
  • 如果有特殊场景,需要将上下文进行绑定(本文内实现的暂未绑定上下文)

TODO: ant-design 在新版本实现了可以绑定上下文的 hooks,Modal.useModal,具体还没细看👀,后续有空再看看。

阅读全文 »

背景

用户从输入 url 到打开页面,经历的步骤可以参考这里。现代前端应用程序通常使用 ReactVueAngularSolid 等框架进行开发,这些框架统一管理工程化内容。

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:通过这些框架开发的单页面应用(SPA)通常只包含一个 <div id="app"></div>,而其余内容都是在后续脚本运行时动态渲染。这使得用户加载的 HTML 页面往往呈现为白屏,只有等到脚本解析执行后,内容才会呈现。因此,服务端渲染(SSR)应运而生,它在服务器端就将内容渲染好并返回给前端,虽然这需要整体改造项目,成本较高。另一种方案是使用首屏骨架图渲染,以减少白屏现象。

阅读全文 »

最近在过 Next.js 文档 ,看到拦截路由这一章,感觉到惊喜(暂时没想到什么词可以形容了),这种设计在交互和代码上都着实可以称赞。同时联想了一下 Vue.js 如何实现。

举一个例子

路由定义

  • /photo : 图片列表
  • /photo/xxx : 具体某张图片的详情

在页面 /photo 单击图片时,路由发生变化,进入图片详情 /photo/123, 可以通过模态框( Modal )展示内容。(官方称这种行为拦截路由,屏蔽 URL)

此时,如果使用 /photo/123 直接进入图片详情,直接展示的是详情页面,而不是模态框。

此设计优势,参考 Next.js 官方

  • 可通过URL分享
  • 刷新时可保留上下文,而不是关闭 Modal
  • 路由后退时关闭 Modal ,而不是真正的后退路由
  • 后退后可以向前导航打开 Modal

实现效果如图,点击图片,路由已跳转,并且是已模态框形式展现;此时刷新,进入详情页。

阅读全文 »